为了进一步推进应用伦理学学科建设、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面临的科技伦理难题,以回答时代之问、社会之问,2023年11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举办了“科技伦理的困境与出路——当代应用伦理前沿问题‘圆桌对谈’”,该学术会议也是哲学系建系20周年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自慧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王国豫教授和杨庆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学院的周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中心的任丑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的成素梅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付长珍教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哲学系的师生约五十人出席会议。会议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
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院长刘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日益推进和快速发展的当下,科技伦理等应用伦理前沿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公共话题和时代难题。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新修订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将哲学类一级学科由原来的一个(哲学)增加为两个:哲学和应用伦理学,这足以表明应用伦理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今天的“科技伦理的困境与出路——当代应用伦理前沿问题‘圆桌对谈’”发表高见,并期待各位专家对上师大哲学系应用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予以指导!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王国豫教授以电影《奥本海默》为切入点,发表了“从奥本海默看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的主旨报告。她指出,现代科技的自由是相对且有限度的,超越限度所获得的将不是自由而可能是毁灭;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充分意识到人类的有限性和科学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对人类的未来关系重大。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杨庆峰教授以“大数据算法”为切入点,作了 “算法伦理与生命意义”的主旨报告。他阐述了对于大数据算法的伦理问题,分析了算法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现代性本身的不稳定性,表达了对算法风险的担忧。北京大学哲学学院的周程教授从“青蒿素奖评之争”切入,讨论了科技伦理应用过程中的分配与正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中心的任丑教授将“科技伦理治理”与“境遇方法”结合讨论,探讨了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方法。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的成素梅研究员以“劝导式技术与伦理审视”为题,对“技术化伦理”与“伦理化技术”做了区分与辨析,并指出劝导技术主要引导情绪,不取决于人的理性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付长珍教授针对当下存在的科技伦理问题,以从“科技伦理治理与中国智慧:重释《大学》‘叁纲领’”为题,畅想了“人机物”融合、智能协同发展的可能,认为可以运用“止于至善”的中国智慧引领科技向善,走出科技伦理的困境。
我校哲学系的教师们也就会议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陈泽环教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应用伦理学的文明根柢”。晏辉教授从概念辨析切入,作了“论朝向现代技术的根据与理由”的发言,从动机、责任等层面讨论了人工智能引发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王幼军教授以“数”的概念为基点,表达了对当代科技数学面向的反思。接下来,张自慧教授的“从‘文明以止’到‘中和位育’:走出科技伦理困境的方法论思考”、张永超教授的“存在论革命:人工智能神话与人性论悲歌”、苏令银副教授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治理”、张晓兰副教授的“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统治及其批判”、伍龙副教授的“AI 艺术与人的存在”、黄素珍老师的“现代性语境中的算法风险与自主能动性”以及窦绪凯老师等的发言,都很好地聚焦了科技伦理困境等应用伦理前沿问题及其出路,使会议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最后我校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副院长樊志辉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指出科技伦理困境等应用伦理前沿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应用层面”的思考与突破,更需要作为“应用”之根基的伦理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支撑,需要社会的系统性综合治理。
我校麻花天美星空果冻糖心哲学系将以此次学术会议为契机,加快应用伦理学科建设,并致力于应用伦理方面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工作,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